包头档案数字化公司
包头档案数字化公司中,较为知名的是包头市益宏档案数字化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以下是对该公司的详细介绍:
一、公司概况
* 成立时间:2018年06月08日
* 注册资本:100万元人民币
*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独资)
* 法定代表人:谢志军
* 公司地址: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业园区软件园大厦B309(注:该地址为公司最新的经营地址,之前曾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昆都仑区少先路30号街坊(锦绣嘉园)20-16)
* 经营范围:档案管理业务的技术咨询与技术服务;档案整理;档案数字化加工服务;档案数据处理服务;电子档案的制作;档案装具及管理软件的销售;档案室的建设;办公用品的销售;工程竣工资料的整理;劳保用品等。
二、经营状况
* 经营状态:目前处于开业状态
* 员工规模:公司人员规模少于50人,参保人数为2人(根据2023年年报数据)
* 业务表现:包头市益宏档案数字化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在档案数字化领域表现出一定的活跃度,通过企查查大数据分析,该公司共参与招投标项目11次,显示出其在市场上的积极参与度。
三、公司特点
* 专业性强:专注于档案管理业务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以及档案数字化加工服务等领域,具有较强的专业性。
* 业务广泛:不仅提供档案数字化加工服务,还涉及档案整理、数据处理、电子档案制作等多个环节,能够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档案管理服务。
* 发展稳定:自成立以来,公司经历了多次变更,包括地址变更、经营范围变更、法定代表人变更等,但整体保持稳定的发展态势。
四、未来展望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档案管理的日益重要,包头市益宏档案数字化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有望在档案数字化领域取得更大的发展。公司可以进一步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提升,以满足客户日益多样化的需求,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
综上所述,包头市益宏档案数字化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是一家在档案数字化领域具有一定实力和影响力的公司,其专业性强、业务广泛、发展稳定等特点使其在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包头市益宏档案数字化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怎么样?
包头市益宏档案数字化技术服务是2018-06-08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自然人独资),注册地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昆都仑区少先路30号街坊(锦绣嘉园)20-16。
包头市益宏档案数字化技术服务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150203MA0PWWUF5E,企业法人谢志军,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包头市益宏档案数字化技术服务的经营范围是:档案管理业务的技术咨询与技术服务;档案整理;档案数字化加工服务;档案数据处理服务;电子档案的制作;档案装具及管理软件的销售;档案室的建设;办公用品的销售;工程竣工资料的整理;劳保用品。
通过爱企查查看包头市益宏档案数字化技术服务更多信息和资讯。
毕小平人物简介
毕小平先生,一位中共党员,出生于内蒙古,拥有计算机硕士学位。他的专业背景深厚,尤其在物联网领域有着丰富的实战经验。他在政府公共服务、医疗、冶金等行业积累了多年的项目研究和实践经验,专注于物联网行业应用解决方案的研究,以及原型系统的设计。在智慧图书馆、智慧博物馆、智慧档案馆的运营和项目管理方面,他拥有宝贵的经验,同时在智慧医疗、煤矿智能化、酒类防伪、食品安全追溯、智慧供应链和智慧城市等领域也有深入的创新研究和规划咨询工作。
毕小平先生已经通过了美国PMI协会的PMP项目经理认证、美国企业架构TOGAF9认证以及香港GS1物联网架构师认证,体现出他在专业领域的高水准。他还是美国ACM和中国计算机协会CCF的会员,以及粤港RFID产业联盟和中国物联网经理人联盟的成员。他的职业生涯发展丰富多样,曾担任过系统工程师、项目经理、项目总监、市场总监、副总经理和研究员等职务。
他的服务足迹遍布广泛,包括深圳图书馆、上海世博会、上海图书馆与情报技术研究所、内蒙古工商局、中国铝业包头分、苏州大学、江苏常州第三人民医院等,以及多个智慧城市项目,如智慧扬州、智慧河北、招商局漳州双鱼岛智慧城市、新疆奎屯市智慧城市和佛山信产局。毕小平先生凭借其专业能力和丰富经验,对推动各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作出了重要贡献。
毕小平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毕小平,女,1951年9月出生,河北省献县人。工学博士学位,教授、博士生导师。1975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内燃机专业,1982年、1990年分别获得工学硕士、工学博士学位。从事坦克发动机专业教学,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荣获军队院校育才奖,两次荣立三等功。1991年特招入伍,在装甲兵工程学院当教员,为动力工程教研室教授,国家核心期刊《兵工学报》编委。第11届全国政协委员。2007年7月晋升为专业技术少将军衔。
顺鑫农业2020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顺鑫农业(000860)2020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概述
(一)整体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95.20亿元,同比增长13.12%;实现归属于上市股东的净利润5.48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15.36%。其中,白酒产业营业收入64.66亿元,同比减少2.89%;猪肉产业营业收入26.64亿元,同比增长80.32%。从收入规模来看,白酒产业和猪肉产业是最大的两个业务板块,分别占到了总体营业收入的67.92%和27.98%。
(二)产业经营情况
1.白酒行业
报告期内,白酒紧紧围绕“四.五”战略部署,贯彻“深分销、调结构、树样板”的营销总体思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将“牛栏山”打造成为“民酒”中的“名酒”为动力,积极推进营销机制创新,提升营销队伍能力,强化终端建设管理,进一步深化全国化市场布局。
下半年,白酒业务从打造三大战略区、培育“1+4+N”样板市场、 探索 数字化营销三个方面入手,推进牛酒高质量发展。一是打造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战略区;二是重点培育以北京为中心,以初具样板模式的南京、长春、东莞、苏州为多核,以未来多个外埠样板市场为多点的“一心多核多点”的标准化、规范化的样板市场;三是线上线下多措并举,将线上数字化营销与线下体验式营销有机结合,满足消费者对于感知和体验的 情感 诉求,给数字化增添温度,沉淀品牌粉丝基数。
2.猪肉行业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1-6月份,我国生猪存栏3.4亿头,同比下降2.2%;出栏2.51亿头,同比下降19.9%;猪肉产量1998万吨,同比下降19.1%。受新冠肺炎疫情、非洲猪瘟疫情和周期性因素叠加影响,生猪和能繁母猪的存栏量持续下降,市场供给阶段性趋紧;同时非洲猪瘟疫情的常态化将加快散养户退出速度。
生猪养殖产业优化存量管理,基地建设稳步推进。通过梳理生猪养殖板块存量资源的优势和条件,对各畜牧场实行了封场管理,加大了对人流、车流、物流、猪流、生物媒介流、饲料流、污物流等七流的消毒管控措施,严防死守,不断升级畜牧场的生物安全防控体系,加强非洲猪瘟防控工作。陕西汉中二元种猪及商品猪的扩繁场项目已基本完成,种猪及商品仔猪的美系原种猪场及繁育示范场建设项目正在有序进行,距实现“种猪选育、生猪养殖、屠宰加工、品牌猪肉销售”一体化,形成顺鑫农业生猪品牌产品在汉中地区自产自销的产业格局更进一步。
生鲜产业战略调整,积极布局。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农贸批发市场、学校、餐饮销量下滑,大型连锁超市、线上电商销量上涨。基于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迅速进行战略调整,积极开展与“京东自营店”“美团”“每日优鲜”的合作,并布局北京稻香村、鹏程专卖店等终端销售渠道,进一步扩大市场占有率及品牌影响力。生鲜销售方面在行业销售下滑的大环境下,仍取得了长足进展。
3.其他产业
报告期内,房地产行业调控持续深化,不同地区政策和市场分化特征明显,房地产业务加快销售进度,但短期内整体依然呈现业绩承压态势。目前,主要在售项目有:北京颐和天璟项目(1期)、海南富海家园项目和包头的望潮苑项目,严格管控项目成本和进度,加强广告宣传和渠道拓展力度,着力推进库存去化。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未发生重要变化。 (一)白酒酿造与销售 1.品牌与文化优势 品牌是白酒行业的核心竞争要素之一,品牌依靠 历史 传承,具有稀缺性。二锅头作为京酒的代表,已有八百多年的 历史 。 据民国《顺义县志》载:“牛栏山镇造酒工作是工者约百余人(受雇于治内十一家烧锅),所酿之酒甘冽异常为北平特产,销售邻县或平市,颇脍炙人口,而尤以牛栏山之酒为最著”。所属分牛栏山酒厂是率先提出“传承链”概念的中华老字号企业,首次举办了“京城酒脉百载传承”的拜师封酒大会;也是率先将工艺标准——“二锅头标准”纳入国家标准的白酒企业,其“北京牛栏山二锅头酒酿制技艺”作为北京二锅头酒传统酿造技艺的代表,也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牛栏山精益求精、不断超越的匠心精神确保了“正宗二锅头,地道北京味”的品牌诉求深入人心,成为二锅头品类代表和百姓心目中的亲民品牌,同时也是代表北京地域文化的一张“名片”。牛栏山酒厂所在的“北京顺义”荣获“世界美酒特色产区”称号,牛栏山特色的品牌和文化进一步得到认可。 2.市场及渠道优势 根据发展实际,强化终端建设管理,着力提升营销队伍素质,建立全国化营销服务网络体系,全面加强市场管理,提升营销服务能力。始终如一的践行“和谐共生、合作共赢”的人文营销理念,全面增强了广大经销商对“牛栏山”品牌的信心和忠诚度。白酒始终坚持“深分销、调结构、树样板”的营销思路,全国化进程深入推进,样板市场打造成果显现,南京、长春、东莞、苏州市场已初具样板模式。 3.技术及人才优势 依托北京白酒行业首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科研优势,积极对外开展“产学研”合作等方式,大幅提高了企业科研实力。牛栏山始终秉承匠心精神,依托 科技 研发深入了解和掌握牛酒风味,形成牛酒风格, 科技 赋能做国民好酒。2019年,牛栏山继博士后工作站之后又成立了院士工作站,迎来双院士入驻,围绕生物发酵和风味技术开展研究工作,将为酒厂注入新的科研力量和科研技术。 (二)种猪繁育、生猪养殖、屠宰及肉制品加工 1.品牌优势 所属分鹏程食品拥有北京地区最大的安全猪肉生产基地和完善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是北京奥运会、青奥会、APEC国际会议、全国两会、北京市两会、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洲文明对话大会、非洲论坛、2019北京世园会、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等重大活动的肉食品供应商。先后荣获“CPICP标杆农牧食品企业”、“中国十佳冷鲜猪肉生产企业”、“中国十佳猪业全产业链标杆企业”、“全国生猪屠宰标准化示范厂”等多项殊荣;其产品品牌“鹏程”先后荣获“品牌猪肉奖”、“5A级优质猪肉奖”、“全国三绿工程畅销品牌”、“中国(农业产业)行业领军品牌奖”等百余项荣誉,在北京市场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较高的商誉,产品以高质量著称。 2.全产业链优势 猪肉产业已形成集“种猪繁育-生猪养殖-屠宰加工-肉制品深加工-冷链物流配送”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一方面,在食品安全、疫病防控、成本控制、资源配置及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等方面具备明显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面对“猪周期”,全产业链可根据市场行情灵活调整,有效应对市场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全产业链各环节之间良性互动、深入融合、协同发展。 3.技术优势 在种猪育种上,所属的小店畜禽良种场始建于1978年,是国内最早从事种猪选育和国外引进优良品种的企业之一,是“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和“国家级重点种畜禽场”,也已成为我国种猪科研、培育的重要基地。为提升种猪品质,与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等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在种猪选育技术、饲养管理、营养等方面的开展研究攻关,并将研究成果运用到猪场的日常生产中,充分实现了由 科技 成果向生产力的有机转化。还运用国内外先进的育种方法和计算机软件对种猪进行科学选育,从各种性能数据管理、种猪评估到档案管理全部实行微机化,同时,在国内率先把分子遗传学基因技术用于种猪选育工作,使种猪的各项生产性能有了大幅提高。2020年上半年积极推进 科技 成果落地转化,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联合完成了国家级 科技 创新奖《生鲜肉数字化仓储冷链物流和精准减损保鲜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的申报;包括“航空航天肉制品加工关键技术研究”在内的4项创新成果获得了一项一等奖及1个“创新工作室”称号。
图书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考什么
一、图书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不考数学,图书馆学专业考研科目(以武汉大学2019年度为例)具体如下: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620文献信息管理(含信息管理学基础、档案管理学、图书馆学概论)
④814信息组织与检索(含信息组织、目录学)
注:同等学历加试科目
①高级语言程序设计[C]
②信息检索
二、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必将向着数字化、大众化的方向发展,图书馆将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学生毕业后从事与图书档案相关的工作,就业前景其实非常广阔,可以分为:
信息咨询员——帮助人们查找信息和解决问题;
图书出版编辑——在出版社从事图书编辑;
图书馆员、档案管理员——在图书馆或人事部、档案部管理资料;
信息主管(CIO)——企业中信息资源主管,向总经理提供各种管理信息、辅助决策等。
图书馆学专业考研开设大学:
北京大学、云南大学、西南大学、武汉大学、西北大学、河北大学、南开大学、郑州大学、安徽大学、新疆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四川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大学、苏州大学、山东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鞍山师范学院、辽宁师范大学;
陕西理工学院、长春大学、湘潭大学、长春师范学院、黑龙江大学、福建师范大学、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内蒙古科技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州大学、辽宁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海华学院、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范学院。
参考资料来源:武汉大学研究生院-104信息管理学院(2019年度)
百度百科-图书馆学专业
内蒙古自治区的简称
内蒙古自治区简称内蒙古,地处我国北部边疆,位于北纬37°24′至53°23′,东经 97°12′至126°04′之间,从东到西直线距离2400多公里,南北跨距1700多公里。内蒙古东北与黑龙江、吉林、辽宁接壤,西与甘肃、宁夏毗邻,南与河北、山西、陕西相连,北与蒙古和俄罗斯交界,国境线长 4221公里。
〔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 约占国土面积的12.3%。
〔人口〕2362万(1999年底),占全国总人口的1.88%。
〔民族〕目前内蒙古有49个民族,主要以蒙古族和汉族为主,此外还有朝鲜、回、满、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等民族。
〔行政区划〕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第一个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省级自治区。全区现设呼和浩特、包头、乌海、赤峰4个省辖市;呼伦贝尔、兴安、哲里木、锡林郭勒、乌兰察布、伊克昭、巴彦淖尔、阿拉善8个盟;16个县级市、17个县,52个旗,其中包括鄂伦春、鄂温克、莫力达瓦达斡尔3个少数民族自治旗。
〔首府〕呼和浩特市。
〔主要城市〕呼和浩特、包头、乌海、赤峰、集宁、锡林浩特、通辽、海拉尔、二连浩特。
自然条件
〔地形〕全区境内以高原为主,多数地区在海拔1000米以上,为内蒙古高原的一部分。全区21%为山地,28%为丘陵,其余为高原和平原。东部草原辽阔,西部沙漠广布,主要有巴丹吉林和腾格里沙漠。主要山脉有大兴安岭、贺兰山、乌拉山和大青山。
[水文] 区内湖泊、河流星罗棋布,大小河流千余条,其中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就有70多条,主要河流有黄河、额尔古纳河、嫩江和西辽河四大水系。有呼伦湖、贝尔湖、乌梁素海等著名湖泊。
〔气候〕内蒙古属于典型的中温带季风气候,具有降水量少而不匀、寒暑变化剧烈的显著特点。年均气温-l~10℃;全年降水量约50~450毫米。冬季漫长而寒冷,多数地区冬季长达5个半月。其中1月份最冷,月平均气温从南向北由零下 10℃递增到零下30℃。极端最低气温一般在零下25℃~45℃ 之间,也曾出现过零下60℃的纪录。最热在7月,月平均气温在16℃~27℃之间,极端最高气温为36℃~43℃。日温差平均为10℃~16℃。全区日照数普遍在2700小时以上,长者可达3400小时以上。(页首)
资源状况
〔气候资源〕以风能资源为代表,大部分地区年平均风速3-4米/秒,年大风日数,东部各盟20~40天,西部各盟40~60天,冬春季节大风日数的60%左右,是发展风力发电的优良地区。
〔水资源〕内蒙古自治区水资源总量为508.85亿立方米。其中河川径流量为370.96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137.89亿立方米,地表径流量的90.4%集中在东部四盟市。内蒙古现有大小水库472座,总库容59.42亿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18.51万公顷。
〔土地资源〕 全区共有可利用耕地549.14万公顷,人均耕地面积0.24公顷,居全国第一,是全国人均耕地的3倍。富饶美丽的河套、土默川、辽河和松嫩平原,有“谷仓”和“塞外米粮川”之称,不仅是内蒙古主要粮食和经济作物产区,也是国家农业开发的重点地区。
〔草场资源〕 本区草场面积居全国五大牧场之首。东起大兴安岭山地,西至居延海,广袤无垠的草原东西绵延2000多公里,总面积达8700公顷,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6800万公顷,占全国可利用草场面积1/5以上。呼伦贝尔、锡林郭勒、科尔沁、乌兰察布、鄂尔多斯和乌拉特是全国著名草原,孕育出丰富多样的畜种资源,著名的三河牛、三河马、草原红牛、乌珠穆沁肥尾羊、敖汉细毛羊、内蒙古细毛羊、阿尔巴斯白山羊、阿拉善驼等优良品种,在区内外闻名遐迩。
〔森林资源〕 森林面积居全国之冠。以内蒙古东部被誉为“祖国绿色宝库”的大兴安岭为主的森林面积达1407万公顷,占全国森林面积的1/9,林木蓄积量11.2亿立方米,占全国总蓄积量的12%,优良用才品种有:兴安落叶松、红松、樟松、油松、白桦、水曲柳等是国家重要的林业生产基地。
[矿产资源] 已探明矿种92种,其中稀土资源保有储量达8460万吨,占全国的97%;全区煤炭资源仅次于山西,居全国第二,储量在100亿吨以上、适宜露天开采的特大型煤田有五处,其中准格尔、霍林河为最;铌、天然碱储量居全国之首;另外还有锌、玛瑙、铸型砂、铁钒土等62种矿产储量居全国前十位。
〔旅游资源〕 内蒙古是个绚丽多姿、极富传奇色彩的地方,草原、古迹、沙漠、湖泊、森林、民俗“六大奇观”构成了独特的旅游胜景,别具北国风采,塞外情韵。
内蒙古草原。内蒙古草原辽阔、富饶而美丽,尤其在凉爽宜人的夏秋季节,塞外草原更添风采神韵,蓝天白云,无涯的芳草中蒙古包点点,牧歌声声,羊群好象白云在茫茫绿海中轻飘慢移,旅游者身临其境,定会舒展身肢,逍遥物外,情荡神驰。沙漠、绿州、湖泊、温泉、矿泉、驼铃构成独特的自然风光。
大兴安岭林区。大兴安岭林区是我国最大的原始林区,群峰林立,山峦叠翠,溪水缭绕,是北国少有的风景区。密林深处有各种植物和动物,是天然的森林公园。
阿尔山温泉。 位于兴安盟境内,约1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有大大小小48个水温高低不同的泉眼。温度最高可达52℃,最低只有1.5℃。独特的自然环境,吸引了大批的旅游者。
浩瀚的沙漠。内蒙古境内有四大沙漠和三大沙地。其中位于伊克昭盟达拉特旗境内的库布其响沙,宽约60米,高约40米,游人从沙丘顶端向下滑,耳边便响起汽车行驶时发出的轰鸣声。
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绚丽多姿的风土人情。内蒙古素有“歌舞之乡”的美称。蒙古歌舞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灿烂明珠,赛马、摔跤、射箭被称为蒙古族的“男儿三艺”,蜚声中外,传统的那达慕大会常常把到草原旅游的中外游客,带进浓烈的兴趣之中。
文物古迹。呼和浩特的五塔寺、大召、昭君墓、库力图召、乌素图召、白塔、包头市的五当召,美岱召,伊金霍洛旗的成吉思汗陵,巴彦浩特市的延福寺,赤峰市的辽上京、辽中京、大明塔,鄂伦春的嘎仙洞等等,都各具特色。(页首)
基础设施
[电信] 到1998年底,全区所有苏木乡镇和96.7%的嘎查村实现了通邮,还先后开通了呼和浩特-二连浩特-蒙古国扎门乌德国际快速汽车邮路和呼和浩特-北京、呼和浩特-包头-东胜、乌兰浩特-白城、通辽-沈阳、呼和浩特-锡林浩特等快速干线汽车邮路。全区邮电公网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128万门,全区12个盟市所在地全部建成c3本地电话网,实现扩网升位。全区邮电光缆总长度达到13845公里,数字微波干线达到1346.2公里,长途数字交换机达到7万路端,长途业务电路达到2.86万条。光缆、数字微波、卫星通信等先进的通信手段已在农村通信中得到广泛应用。全区实现电话自动化的乡镇苏木达到820个,实现交换程控化、传输数字化,并进入本地电话网的乡镇苏木达到516个, 分别占乡镇苏木总数的55.2%和34.7%。一个以呼和浩特为中心,横贯东西、纵穿南北,连通各盟市旗县及部分苏木乡镇的数字传输通信网已在我区建成。
〔交通〕全区交通较为发达,现已形成以铁路为骨干,包括公路、航空的立体交通体系。
主要干线铁路有京包线、包兰线、集通(辽)线、京通(辽)线,铁路运营里程达5000余公里。
全区公路里程为5万公里,其中低等级公路约占80%。区内有二连浩特至河口、满洲里至绥汾河、丹东至拉萨等15条国道过境,所有的市县(旗)和94%以上的乡(苏木)通了汽车。呼银高速公路呼包段已经通车。
内河航道600公里,黄河磴口至喇嘛湾间可通机帆船,额尔古纳河有对外开放的黑山头、室韦水运口岸。
民航交通以呼和浩特为中心,区内有通往赤峰、海拉尔、包头、锡林浩特、乌兰浩特的航线,区外有通往北京、上海、沈阳、广州等20多个省会城市的航线,呼和浩特、海拉尔为对外空运口岸。〔能源〕内蒙古依托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和风能资源,建立起了煤炭开发、电力生产、风力资源开发和利用为主体的能源经济体系。内蒙古现有煤炭生产能力7769.48万吨,1999年煤炭产量为7071万吨, 1999年全区发电量380.6亿度,11万伏以上的电线路897公里。(页首)
经济建设
内蒙古自治区是一个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1999年国内生产总值为1270.9亿元,比1993年增长了2.3倍,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8.12%;国内总产值中一、二、三次产业的比重分别为26.0%、41.7%和32.3%。
[工业] 内蒙古工业在建国后发展较快,至今已经形成以冶金、能源、机械、森工、毛纺、食品等多门类的工业体系。1999年全区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企业工业总产值为601.8亿元,资产总额1668.4亿元,全部职工平均人数90.9万人,全员劳动生产率18971元/人。重要的冶金工业企业有包头钢铁、包头铝厂;乌海、包头、扎赉诺尔和霍林河四大露天煤矿和二连油田是本区能源生产基地;呼和浩特、包头是本区机械工业中心;化工、森林工业分别集中在包头和牙克石;呼和浩特市还是本区的毛纺织工业中心。
[农牧业]1999年内蒙古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532.3亿元。作为全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之一,1999年本区牧业产值占本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35.17%。以兴安岭--阴山一线为界,东南和西北分别为农区和牧区。本区牧区草场肥美,畜种优良,有著名的三河马、三河牛和内蒙古细毛羊等著名畜种,主要的畜牧业产品有羊毛、驼毛、羊绒、牛奶、牛羊肉;农区集中于河套平原与东南部丘陵谷地,出产小麦、莅麦、马铃薯等粮食作物和胡麻、甜菜等经济作物。
〔第三产业〕到1999年内蒙古自治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7.4亿元,是1985年5.3倍,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2.63%;城乡商业网点市场体系已初步建成,各类商品交易市场已有1766个;对外贸易额逐年大幅度增长,1999年内蒙古进出口贸易总额达9.3亿美元;金融保险事业发展很快,到1999年末,全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996.61亿元,保险种类发展到148种,保费收入17.41亿元;1999年到内蒙古旅游人次达36.84万人次,其中境外旅客为36.35万人次,旅游创汇总额1.2亿美元。
〔特色经济〕 区内名优特色产品有纯毛毛线、纯毛仿古地毯、羊绒制品;手工制品有银器、多伦马鞍、马靴;农副产品有发菜,口蘑,黄河大鲤鱼;优良药材有麻黄草、甘草、黄芪等;风味美食有烤全羊、奶豆腐、马奶酒等。(页首)
社会文化
〔教育〕解放后,内蒙古各级各类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到1998年底,小学达到11614所,普通中学1452所,学龄儿童入学率99.5%;普通中专108所,职业高中176所,技工学校99所,在校生16万多人;高等教育稳步发展已经形成学科门类齐全、层次比较完整、具有地区和民族特色的体系。全区共有19所普通高校,本专科专业200多种,硕士学位授予学科专业点101个,博士学位授予学科专业点10个;全区共有少数民族中小学2888所,108所普通中专中有38所设置了民族班,19所普通高校中设置了民族语言授课专业或民族班。
〔科技〕 内蒙古的科技事业在不断加大的投入中蒸蒸日上,截止1998年,共有研究与开发机构159个,从事科研活动人员0.98万人,其中少数民族0.18万人,已登记重大科技成果5119项,有相当部分的成果省级以上的奖励,科技发展在自治区经济发展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围绕着农作物和牲畜新品种的选育、改良、以及农作物的病虫防治、牲畜的疫病防治,开展了近千项的科技攻关,为农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引进技术、科技开发和科技创新对企业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创造出一大批知名企业和名牌产品。近年来,内蒙古以促进农业新技术革命为中心的生物技术、稀土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和机电一体化技术为高科技发展方向,并努力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
〔文化〕50年来,内蒙古的文化建设突飞猛进。到1998年,全区共有艺术事业机构163个,从业人员6921人;艺术表演团体117个,其中最具有草原特色的乌兰牧骑61个;全区共有文化馆102个、公共图书馆108个,博物馆20个,档案馆144个;拥有广播电台49个,广播人口覆盖率78.5%;电视台34座,电视人口覆盖率78.5%;自治区和盟市两级报纸全年出版报纸16426万份;全年出版图书2757万册,其中蒙文版799万册。
〔体育〕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十分重视体育事业的发展,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体育设施的建设、更新。竞技体育运动成绩突出,1998年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内蒙古运动员共获奖牌89枚,年内共破自治区记录100项。与此同时,群众性体育活动也搞得轰轰烈烈。
〔卫生〕自治区成立初期,卫生事业十分落后。经过50年的建设,到1998年全自治区共有卫生机构4641个,医疗卫生单位有病床6.6万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0.5万人,其中医生5.6万人。(页首)
人民生活
〔收入〕自治区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城乡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改善。到1999年城镇居民人均全部收入为4798.52元,其中可支配收入为4770.53元;农民家庭总收入为3225.46元,其中纯收入为200.93元,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均在缩小。
〔消费〕随着城乡居民家庭收入的增加,人民群众的消费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一是消费结构发生变化,生活消费支出中,用于食品消费比重下降、而用于改善住房条件和文化生活服务支出比重上升;二是购买力增强,1998年全自治区居民消费水平为2141元/人,比1997年增长了1.5%;三是消费观念转变,表现出对产品质量、品牌、款式、功能等较强的选择性。
〔储蓄〕内蒙古自治区城乡居民家庭积累逐年增多,储蓄存款余额大幅度增加。截止1998年底,全自治区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已达605.01亿元,比1978年增长了38.13倍,平均每人存款余额达2601.47元,比1978年增长186.43倍。
〔就业〕1998年底,内蒙古从业人员1050.3万人,其中城镇职工33.6万人。城镇私营个体就业人员和农村私营个体就业人员均有较快增长。进入90年代,全区就业情况有以下特点,一从业人员的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就业人口迅速上升;非公有制经济成为劳动就业的主要增长点;女职工就业比例有所提高。
〔社会保障〕改革开放20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自治区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稳步发展,形成了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为基础,养老、失业、医疗为重点,包括工伤生育保险在内的全方位社会保障体系。1998年末,全区有168.3万名职工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44.1万名离退休人员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自治区内的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正在逐步推开,失业保险制度和在就业工程紧密结合,社会救济制度化的基本框架正在形成。
〔社会服务〕内蒙古自治区的社会福利事业有很大发展。1998年内蒙古各类福利院床位达2.1万张;城乡各种社会救济对象得到国家救济的人数9.7万人(次);建立保障网络的乡镇占全区的35%;建成社会服务设施4583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224个。全区现有20个城市、59个旗县已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页首)
对外开放
内蒙古自治区有4221公里边境线,对外开放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目前全区已开通公路、铁路、水运、空运的一、二类口岸18个。其中,一类口岸11个,二类口岸7个,使全区外向型经济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变化。目前,全区已同近百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往来和经济技术合作关系,有700多种商品进入国际市场,形成了一批象山羊绒、稀土、食品、饲料、地毯、西装、麻黄素等创汇额较高的名牌和“拳头”产品。在努力拓展对外贸易的同时,自治区不断改善投资环境,招商引资。据统计,到1997年底,在本区注册的“三资”企业累计已达1057家,1998年累计批准外商直接投资企业1410多家,共引进外资24.19亿美元。